当前位置:首页 » 黄芩 - 第1页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2020年09月16日 00:00 | 分类:功效与作用 | 浏览:410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粘毛黄芩,滇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黄芩的功效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安胎,黄芩的作用是治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胎动不安,黄芩用药禁忌是脾肺虚热者忌黄芩。药名:黄芩功效分类:清热药别名:虹胜、经芩、印头、内虚、腐肠、黄文、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妒妇、空肠、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性味:苦,寒。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功效: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主治: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药材基源: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

丽江黄芩

2020年07月30日 00:03 | 分类:中草药材 | 浏览:244
丽江黄芩

别名黄芩来源唇形科丽江黄芩Scutellarialikiangensis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安胎。更年期红崩:丽江黄芩(醋炒),为末,开水送服,每服2钱,每日2次,连服7天。内热胎动不安:丽江黄芩、白术各3钱,续断4钱,水煎服。尚可治热病发烧,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热淋等症。配方用,水煎服,用量1~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芩茶的功效与作用

2020年07月21日 00:00 | 分类:功效与作用 | 浏览:220
黄芩茶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茶是生活中特别受欢迎的中药养生茶,它能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而且能补益精血并能提高身体的抗衰老能力,那么黄芩茶是怎样制成的呢?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黄芩茶的制作方法,同时也会让大家了解黄芩茶的功效与作用。1、黄芩茶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在自然界中采集植物黄芩的叶子与茎,帮他们采集以后用清水洗净,再切成细丝放在阳光下晾晒,或者直接入烤箱把它烤干,也可以把切碎以后的黄芩放在无忧无水的铁锅中慢慢炒,等它变软以后用手反复揉搓,然后再次把它炒干,也能得到治好的黄芩茶。2、黄芩茶不但可以用黄芩的叶子制作,这种植物的根同样可以用来制作黄芩茶,在制作的时候需要把它地下的块状干挖出来,洗掉表面的泥沙晾干再把它切成薄片,然后入烤箱把它入烤箱,把它烤干,就能得到治好的中药黄芩,人们需要用它泡茶的时候可以取三到五克直

直萼黄芩

2020年07月03日 15:16 | 分类:中草药材 | 浏览:190
直萼黄芩

拼音ZhíèHuánɡQín别名半枝莲、滇紫花地丁(《云南中草药》),屏风草、小黄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直萼黄芩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宿根草本,高15~23厘米。支根分枝较细。茎直立,四棱形,被向上紧贴的短柔毛。叶对生;下部叶卵状披针形,上部叶条形,长约1~2.3厘米,宽0.4厘米,全缘而稍向内卷,两面均被稀柔毛,下面密生凹腺点。花成对腋生,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蓝紫色,唇形,长1.2~1.7厘米,筒近基部向前膝曲,下唇中裂片卵圆形;雄蕊4,2强。坚果,极小。生境分部生于荒坡草地或水沟边。分布云南、四川等地。性味苦微辛,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治痈疽肿毒,疥癣,走马牙疳。复方①治痈疽肿毒,疥癞癣疮:半枝莲一至三钱。水煎服。,②治小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020年06月16日 00:00 | 分类:功效与作用 | 浏览:256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是一种能除湿热、泻实火、解毒、止血的中药,也可以叫它黄芩茶、山茶根、土金茶、元芩根等,下面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在胎动不安、小儿心热惊啼、食少干呕心烦不寐、乳痈化脓乳房结块肿痛等方面的用法与禁忌......部分功效:燥湿、泻火、清热、解毒、止血、安胎。部分作用:适用于暑湿、湿热痞满、胸闷呕恶、泻痢、黄疸、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痈肿疮毒、胎动不安。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黄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动不安忌用黄芩。1黄芩治胎动不安。黄芩有治胎动不安的作用,可以用30克黄芩、30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炒白术、30克白芍药这五味中药研为细末,用酒糊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50丸。2黄芩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有治小儿心热惊啼的作用,一分去黑心的黄芩与一分人参一起捣罗为散,每次用

黄芩和黄芪有什么区别

2020年06月15日 00:00 | 分类:中草药百科 | 浏览:320
黄芩和黄芪有什么区别

黄芩和黄芪都是中药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它们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很多人会把它们当做特别相似的存在,但黄芩和黄芪并不相同,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中药材,接下来我会对他们做详细介绍,能让大家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有哪些。1、药性不同,黄芩和黄芪是药性截然不同的两种中药材。黄芪是一种能补中益气补气养元的保健食材,它具有固表止汗和补中益气的重要功效。而黄芩则一种能清热去火的中药材,它味苦性还能清除人体内的湿热毒气,并具有泻火解毒和清热燥湿的重要作用。2、组成成分,黄芩和黄芪在组成成分上也有很大不同,黄芪中含有丰富的苷类和多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和氨基酸以及多种矿物质,而黄芩这种中药材中则含有丰富的黄芩新素和多糖以及黄芩甙,这些物质都是重要的药用成分,被人体吸收以后能发挥特别好的药用功效。3

黄芩叶子的功效与作用

2020年06月15日 00:00 | 分类:功效与作用 | 浏览:283
黄芩叶子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能入药是人们都知道的事情,但在人们眼中,黄芩所入药的部位只是它的地下块状干,对它地上生长的叶子人们了解的并不多,其实黄芩地上的叶子也能供人类食用,而且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并能消炎杀菌,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黄芩叶子的功效与作用。1、镇静安神,镇静安神,提高人类中枢神经功能,放松人类紧张焦虑的神经是黄芩叶子最重要的功效,人们在食用它以后能修复受损的脑神经,并能营养神经元,而且能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另外人们在晚上睡前及时吃一些黄芩叶子还能镇静安全,提高睡眠质量。2、清热去火,黄芩叶子是一种性质微寒的保健食材,人们使用它以后能清理身体内的热毒,并能清热燥湿,缓解人类肺热肺燥,它对人类经常出现了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和肺热咳嗽有一定缓解作用,对维持人类呼吸系统健康也有很明显的好处。3、保护肝脏,肝脏

黄芩

2020年06月11日 21:48 | 分类:中草药材 | 浏览:245
黄芩

拼音HuánɡQín英文名RADIXSCUTELLARIAE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鉴别(1)本品粉末黄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

阿胶黄芩汤

2020年06月01日 10:21 | 分类:阿胶百科 | 浏览:234
阿胶黄芩汤

1拼音,ājiāohuángqíntāng2处方,陈阿胶青子芩各9克甜杏仁生桑皮各6克生白芍3克生甘草2.4克鲜车前草甘蔗梢各15克3功能主治,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4阿胶黄芩汤的用法用量,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5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黄芩子

2020年05月25日 23:50 | 分类:中草药材 | 浏览:189
黄芩子

拼音HuánɡQínZǐ出处《别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果实。功能主治《别录》:"主肠澼脓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拼音HuánɡQínZǐ英文名FruitofBaikalskullcap出处出自《名医别录》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或丽江黄芩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S.amoenaG.H.Wright、S.uiscidulaBungeD.likiangensisDiel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产成熟后采摘,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钝四棱形,具细条纹,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常带紫色;自基部分枝多而细。

偏花黄芩

2020年05月22日 00:20 | 分类:中草药材 | 浏览:179
偏花黄芩

别名土黄芩[贵州]来源唇形科偏花黄芩Scutellariatayloriana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咳嗽,吐血,白痢。用法用量配方用,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阿胶知识排行榜

阿胶问答

阿胶怎么吃

阿胶的功效

阿胶典故

养生知识

阿胶糕

阿胶粉

阿胶枣

阿胶膏

阿胶浆

阿胶固元膏

    搜索阿胶优惠券

关于我们 | 东阿阿胶大药房旗舰店 | 百年阿胶养生会馆 | 东阿彬妃阿胶企业店 | 杨氏手工阿胶糕 | 阿胶工具正品商城

©2020-2023 zyysw.cn 中医养生网 sitemap 浙ICP备16006877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