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草药百科 » 正文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693 阅读量 | 分类:中草药百科 | 时间:2020年11月12日 00:00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干姜的功效是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通脉,干姜的作用是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痰饮喘咳,干姜的用药禁忌是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干姜。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姜 第1张

药名:干姜

别名:白姜、均姜。

处方用名:干姜、干姜片、淡干姜、泡姜、均姜、川干姜。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经、胃经、心经、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燥湿消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姜 第2张

1、干姜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唐本草》

2、干姜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3、干姜下元虚冷,而为腹疼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若产后虚热,虚火盛而唾血、痢血者,炒焦用之。若炒至黑炭,已失姜性矣。其亦用以止血者,用其黑涩之性已耳。若阴盛格阳、火不归元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衄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之要药。《本草正》

4、干姜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5、干姜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6、干姜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药性论》

7、干姜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8、干姜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9、干姜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胡录》

10、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僻,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医学入门》

11、干姜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普济方》

12、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纲目》

13、干姜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14、干姜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15、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专散里寒。如腹痛身凉作泻,完谷不化,配以甘草,取辛甘合化为阳之义。入五积散,助散标寒,治小腹冷痛;入理中汤定寒霍乱,止大便溏泻;助附子以通经寒,大有回阳之力;君参术以温中气,更有反本之功。生姜主散,干姜主守,一物大相迥别。《药品化义》

16、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本草求真》

17、干姜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18、干姜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19、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本草经疏》

20、干姜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主治秘要》

21、干姜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日华子本草》

22、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本经》

23、干姜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24、干姜苓术汤 干姜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25、干姜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长沙药解》

26、干姜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

27、干姜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姜 第3张

1鲤鱼干姜汤

材料:鲤鱼一条、干姜、枸杞子各10克。

制法:取约500克雄鲤鱼一条,干姜、枸杞子各10克。取鲤鱼肚内之鱼(即雄鱼腹中白色果冻样物质雄鱼精囊腺),与干姜、枸杞子同煎,煮开,加料酒、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

用法:空腹时服食,隔日吃1次,连服5日。

功效:补肾益气,尤其是针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效果奇佳。

 

2干姜米粥

材料:由干姜,粳米,水。

制法:将干姜研末,每次取3——6克,粳米100克,入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为稀稠粥。每日早晨起床后空腹食之。

功效:具有健胃止呕、温中散寒的功效。适应于胃寒呕吐、脾寒泻泄以及肺寒咳嗽等。

说明:干姜辛热性燥,善祛里寒以温胃之阳。与甘平粳米煮粥,性温补脾,健脾止呕,温中散寒。凡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或脾胃虚寒,吐泻冷痛等症,皆可服用。本品既能温脾阳燥湿,又能温肺气以散寒,寒饮化而不致上犯肺,则喘咳自止。故本粥又常用于寒饮犯肺之咳喘症。姜有生姜、干姜之分,功用也有所不同,用生姜和干姜煮粥,其性能亦各异。生姜粥辛温,长于发散,又能温中止呕,为外感风寒及胃寒呕吐之常用粥。干姜粥性热,燥烈之性较强,而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痰、偏治里寒之症。

禁忌:胃热呕吐及胃溃疡出血者不宜食。

 

3干姜花椒粥

材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制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袋,煮制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长期服食可见效。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口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来源:《千家食疗妙方》

 

4赤石脂干姜粥

材料:赤石脂30克,干姜10克,粳米60克。

制法:将赤石脂打碎,与干姜入锅,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药汁,煮开1-2沸,待食。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功效:温中健脾,涩肠止痢。主治慢性虚寒痢疾。此粥对久治不愈的寒痢,疗效显著。

来源:《伤寒论》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干姜。


免责声明:本页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内容有侵权请联系:ejzao@foxmail.com,我们会积极响应并第一时间删除相应内容。
购买阿胶:京东商城

本文链接:http://zyysw.cn/artical/16372.html

百年堂阿胶京东旗舰店
百年堂阿胶京东旗舰店

阿胶知识排行榜

阿胶问答

阿胶怎么吃

阿胶的功效

阿胶典故

养生知识

阿胶糕

阿胶粉

阿胶枣

阿胶膏

阿胶浆

阿胶固元膏

    搜索阿胶优惠券

关于我们 | 东阿阿胶大药房旗舰店 | 百年阿胶养生会馆 | 东阿彬妃阿胶企业店 | 杨氏手工阿胶糕 | 阿胶工具正品商城

©2020-2023 zyysw.cn 中医养生网 sitemap 浙ICP备16006877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