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橄榄是一种野生植物的成熟果实,它也叫金樱子,成熟以后多为暗红色,能为人体补充营养保健身体也能晒干后入药,可用于人类多种常见病的治疗,下面是对刺橄榄功效与作用还有药用价值的具体介绍,能让大家对它多一些了解。1、益肾固精,刺橄榄是是一种能入肾经的中药材,它能提高人类肾功能,并能缓解肾气不足,人们服用它以后能起到固精益肾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男性在出现遗精滑精等不良症状后,把他与补骨脂和吐司子的这样才搭配在一起服用,能让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很快减轻。2、缩尿,刺橄榄还具有特别明显的缩尿作用,它既能提高人类肾功能又能防止膀胱功能减退,对人类出现了小便频数和多尿以及小便不禁等症都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与猪小肚搭配在一起煲汤服用,也可以把它与山药等搭配在一起服用能让人类小便尽快恢复正常。
水腻子草也叫清明菜,是一种绿色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这种植物在每年春天会长出新鲜的嫩叶,人们在采集它以后可当蔬菜食用,也能用来制作青团。下面是对水腻子草功效与作用的具体介绍,能让大家对这种绿色草本植物多一些了解。1、预防高血压,水腻子草对维持人类心血管功能稳定有很大好处,人们吃了它以后能吸收一些活性成分,可促使血管扩张,能加快血液循环,防止血压升高。他对人类经常出现的高血压还有一定治疗作用,那些患有高血压的人在吃水腻子槽以后能让血压慢慢恢复正常,但生活中那些低血压的人不适合吃水腻子草,不然会让身体因血压过低而出现疾病。2、润肺止咳,水腻子草是一种能润肺止咳的健康食材,它能缓解肺热肺燥,并能让气管扩张,消除肺与气管中的炎症,能让人类因肺炎气管炎导致了咳嗽痰多等症很快减轻,对维持人类呼吸
攀倒甑是自然界中特别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他生命力很强,多生长在山坡的草地上,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它的存在,人们在采集攀倒甑后,可以把它当绿色蔬菜食用,能为身体补充丰富营养,也能清热解毒,下面是对攀倒甑功效与作用的具体介绍,能让大家对这种野生草本植物有更详细的了解。1、清热解毒,攀倒甑味儿苦性寒能清理身体内的热毒,而且能起到清热解毒的重要作用,它对人类因热毒过重导致的疮疔和肺痈等症都有特别好的预防和缓解作用,另外他在中医临床上还能用于人类多种热病的治疗,能让人体不适症状很快减轻。2、消痈排脓,攀倒甑还是一种能消痈排脓的健康食材,它是治疗人类肠痈的良药,在治疗时可以把它与金银花搭配在一起使用,多数患者用药后病情能明显减轻,另外人们出现肺痈时多服用一些攀倒甑和薏仁对病情恢复也有特别好的促进作用
攀倒甑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能供人类的食用的野生蔬菜也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药材,它多生长在山坡的草地上,人们在春天采集它的鲜嫩叶子后可当蔬菜食用,秋季采集它的全草以后则能入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攀倒甑的药用价值,同时也会让,大家对它的食用方法多一些了解。1、治疗皮肤红肿疼痛,攀倒甑入药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重要作用,它对人类皮肤表面出现了红肿疼痛,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捣碎,以后外敷在患处也可以,把它加清水煎煮以后清洗患处,能让患者病情很快减轻。2、治疗上火,攀倒甑是一种味苦性寒的中药材,清热解毒是它的主要功效,它是中医临床上治疗人类各种上火症状的常用药,而且治疗效果特别好,特别是人们在出现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等常见疾病时,能直接用它煮水喝,多数患者在服用它以后能让
刺梅果花是野生植物刺玫开出的美丽小花,它多为玫红色有自然的花香能供人类食用,也能用来泡水喝,而且能入药,它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重要存在,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刺梅果花泡水喝的具体功效,能让大家了解刺梅果花泡水喝有什么好处。1、补益气血,刺梅果泡水喝能补益气血,提高人体造血功能,它对人类经常出现的面色暗黄和气血亏损有特别好的预防与缓解作用,刺梅果花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铁和维生素a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造血功能都有很大好处,它们被人体吸收以后能缓解贫血也能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2、抗衰老,人们服用刺梅果花提高身体的抗衰老能力,因为这种食材中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气化酶和不饱和脂肪酸,他们能加快人体内过氧化脂质和自由基带血,能阻止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经常用它泡水喝,能让人体保持年轻健康状态,可让身
刺梅果根是一种中药材,它来源于野生植物山刺玫,是这种植物的干燥根都在每年夏天和秋天是采挖,采挖以后去掉泥沙洗净切片晒干就能入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刺梅果根的功效与作用,能让大家对它入药以后的功效有更全面的了解。1、止血,刺梅果根入药以后起到止血作用,而且止血效果特别好,它能缩短人体凝血时间,平时人们出现外伤出血时可以把它导碎制成细末,直接外敷在伤处,用药后能尽快止血,而且能防止牲畜感染,加快伤处愈合。2、消炎杀菌,消炎杀菌也是刺玫果根的重要作用,它含有的生物碱和多种活性成分都是重要的药用成分,具有很强的消炎杀菌能力,能消灭人体内的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可防止细菌和病毒在人体内滋生繁殖,能让人体内已经出现的炎症消退。3、收敛止泻,刺梅果根还具有它不但能消除人类肠道炎症,还能尽快止泻,
蛇莓草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它的果实与草莓十分相似,成熟后也能当水果食用,另外这种植物的全株都能入药,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蛇莓草的功效与作用,能让大家对它多一些了解,同时也会让大家知道它的副作用有哪些。1、清热凉血,蛇莓草是一种性质含量的中药材,清热凉血是它的主要功效,它能防止人体内热毒过重,更能预防多种上火症状出现,另外人们因血热导致咳血吐血等多种不良疾病时及时服用它就能让病情明显减轻。2、消肿止痛,蛇莓草入药后还具有解毒消肿的重要作用,人们出现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状时,及时用它煮水喝,就能让肿痛消退,另外人们皮肤表面出现红肿疼痛和丁疮肿痛时把蛇莓草研碎以后外敷在患处也能让病情减轻。3、解毒,蛇莓草还具有特别明显的解毒作用
拼音HuánɡJīnɡ别名老虎姜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宽3~6cm,厚2~3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结
拼音DàYèGuānMénGēn,英文名RootofManynerveBauhinia,出处出自《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uhiniapernervosaL.Chen[B.glauca(Wall.exBenth.)Benth.subsp.pernervosa(L.Chen)T.Che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多脉叶羊蹄甲藤本;小枝近无毛,卷须1或2个。单叶互生;叶柄长2.5-4cm,疏被硬毛;叶革质,近圆形,长8-11cm,宽8-12cm,先端2浅裂,裂至叶片的1/7-1/5,先端圆形,基部心形,叶脉9-11条,下面沿脉处被红棕色柔毛;萼管长,无毛,长2-2.5cm,裂片长椭圆形;花瓣白色带红
拼音ShānJiānɡ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山橿的根或根皮。原形态山橿,又名:大叶山橿、米珠、副山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幼时有绢状毛。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或圆卵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成圆形,全缘,纸质,下面被柔毛,老时脱落,侧脉5~8条;叶柄长5~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梗被黄褐色柔毛;花被片6,椭圆形,黄色;雄花有雄蕊9,花药内向瓣裂。果实球形,深红色,径约7毫米;果柄长1.5~2厘米。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缘或路旁灌丛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止血,消肿,行气止痛。治疥癣、风疹、胃痛。复方①治胃气痛:山橿根二钱。南五味子根
拼音BāGē别名寒皋(《淮南万毕术》),鸲鹆(《唐本草》),花鹆(《荆楚岁时记》),哵哵鸟(《广韵》)。出处《纲目》来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原形态八哥(《纲目》)体长约25厘米。嘴形尖而较直,呈乳黄色,虹膜橙黄色。额羽耸立于嘴基上,有如冠状。通体几乎纯黑色;头顶、颊、枕及耳羽具绿色的金属光泽,各羽呈矛状;上体余部不如头部之辉亮,而缀以褐色。翅圆,初级覆羽先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均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飞时显露,呈"八"字形。尾短呈平尾状,尾羽绒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色羽端。下体呈幽暗的灰黑色,肛周呈浅灰或褐灰色;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用端。脚长而健,跗跖黄色。生境分部常见于平原的村落、园田和山林边缘。雄鸟普鸣,笼养训练,能效人言。分布我国华南及西南一带。性味①《唐本草》:"甘,平
拼音ShànYúPí出处《纲目》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皮。功能主治《圣惠方》:"治妇人乳结硬疼痛。取蟮鱼皮烧灰,捣细罗为散,空心以暖酒调下一钱服之。"摘录《中药大辞典》拼音ShànYúPí英文名Finlesseelskin,Ricefieldeelskin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鳃科动物黄鳝的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pterusalbus(Zuiew),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后,取其后,晒干。原形态黄鳝,体细长,呈蛇形,向后渐侧扁,尾部尖细。头圆,吻端尖,唇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及腭骨上部有细齿。眼小,为一薄腊所覆盖。两处鼻孔在腹陪合为一,呈“V”字形。体无鳞。无胸腹鳍,背、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体色微黄或橙黄,全
拼音DàoGuàNiú别名大牛昴、朝天子、牛王刺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毛叶云实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攀援灌木,有钩刺。幼枝密被褐色短柔毛,老枝红褐色。2回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羽片3~10对,有柄;每羽片有小叶6~9对。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花黄色,雄蕊稍突出于萼外,荚果狭长圆形,长6~10厘米,近木质,略弯。种子长圆形,褐色,有花纹,长约1厘米。花果期8月。生境分部生于平川、丘陵或低山坡的路旁或溪边。分布陕西等地。性味味涩,性热,有小毒。功能主治根:解表发汗。治伤风感冒头痛,筋骨疼痛及跌打损伤。茎皮:外用治酒齄鼻。用法用量内服:根:熬汤,3~5钱;或浸酒。摘录《中药大辞典》拼音DàoGuàNiú英文名Mysorethorn别名大牛昂
别名小球子草、小叶球子草、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来源百合科山百足PeliosanthesminorYamamoto,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平,微温。功能主治祛痰止咳,舒肝止痛。主治咳嗽痰稠,胸痛,跌打胸胁痛。用法用量鲜品1~3钱(小儿酌减),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拼音ShānBǎiZú别名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簇花球子草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iosanthestetaAndr.[P.minorYamamoto],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簇花球于草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短,匍匐状。叶基生,4-8枚;叶柄长20-30cm;
拼音TiánGuā别名甘瓜(《别录》),香瓜(《滇南本草》),果瓜(《纲目》),熟瓜(《本草从新》)。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实。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一年生攀援或匍匐草本。茎上具深槽,生多数刺毛;卷须先端卷曲或攀援它物,具刺毛。叶互生;具长柄,柄长约10厘米;叶片圆形或近肾形,长4~12厘米,宽长几相等,掌状3或5浅裂,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面具多数刺毛;叶脉掌状,主脉5条。花单性同株,单生于叶腋;花萼管状,5裂,裂片先端尖,密被白柔毛;花冠黄色,直径约2厘米,5裂,裂片先端锐尖,有小尖头;雄花具长梗,雄蕊5,联生成3枚,其中2枚较宽,花丝极短,紧贴于花冠筒内;雌花梗较雄花梗短,子房下位。瓠果肉质,一般为椭圆形,果皮通常黄白色或绿色,有时具花纹,果肉一般黄绿色,
拼音ZhānɡGǔ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骼。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獐肉"条。性味甘,温。,①《别录》:"微温。",②《药性论》:"味甘,无毒。",③《日用本草》:"味咸。"功能主治①《别录》:"主虚损泄精。",②《日华子本草》:"益精髓,悦颜色。"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复方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獐骨一具,远志、黄芪、芍药、干姜、防风、茯苓、厚朴各三两,当归、橘皮、甘草、独活、芎藭各二两,桂心、生姜各四两。上十五味细切,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纳药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千金方》獐骨汤)摘录《中药大辞典》拼音ZhānɡGǔ英文名Riverdeerbone出处出自《名医别录》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
拼音HǎiHónɡ别名海棠(《通志》),海棠梨(《纲目》),棠蒸梨(姚可成《食物本草》)。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原形态西府海棠(《群芳谱》),又名:小果海棠、八棱海棠、实海棠,小乔木,高3~5米。幼枝疏生柔毛,老时光滑。叶椭圆状长圆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幼时有毛;叶柄细,长2~4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呈淡红色,有深红晕,直径3~4厘米;花梗长2~3厘米,与萼筒均具短柔毛;萼片5,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与萼筒等长;花冠5瓣;子房下位,花柱5。梨果近球形,径约1~1.8厘米,红色带黄,基部凹陷,萼脱落或宿存。花期4月。果期9月。生境分部分布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云南等地,多为栽培。性味《饮膳正
拼音QīnɡHāo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根。功能主治治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复方①治虚痨发热:青蒿根一钱,地骨皮一钱,柴胡根一钱(炒),鳖甲一钱(炙),石斛一钱。引用清明柳一钱,煨,点童便服。(《滇南本草》),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青蒿根五钱至一两,牛尾或猪脚七寸,炖二时许,饭前服。(《闽东本草》),③治大肠下血:青蒿根,单剂煎服。(《滇南本草》)摘录《中药大辞典》拼音QīnɡHāoGēn英文名RootofSweetWormwood出处出自《滇南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annuaL..,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黄花蒿一年生草本,高40-150cm。
拼音HǔGāo别名虎油(《物理小识》),虎脂(《本草新编》)。出处《别录》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脂肪油。化学成分体内储存脂肪,熔点43~44℃,碘价56.8,含固体脂肪酸44.59%,液体55.41%,不皂化物0.74%。脂肪酸中最多是油酸,次之是硬脂酸、棕榈酸,也含少量其它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另报道含肉豆蔻酸3.01%,棕榈酸26.75%,硬脂酸10.64%,十四碳烯酸5.58%,十六碳烯酸5.60%,十六碳二烯酸0.21%,十六碳三烯酸0.16%,十八碳烯酸(即油酸)37.93%,十八碳二烯酸(即亚油酸)6.19%,十八碳三烯酸(即亚麻酸)6.78%,及C18以上的不泡和脂肪酸(以廿碳烯酸计算)1.74%,又含不皂化物0.41%。功能主治治反胃,头疮白秃,痔疮下血。,①《别录》:"疗狗
拼音GéLí别名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全年均可捕捉。原形态贝壳2片,坚厚,略呈四角形。壳长36~48毫米,高34~46毫米,宽度约当高的4/5。左右两壳相等。壳顶尖,略向前屈,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向前端。壳面中部膨胀,向前、后及近腹缘急遽收缩,致前、后缘多少形成肋状,小月面和楯面心脏形。壳面生长纹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具壳皮,顶部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极狭的黑色环带。贝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1个分叉的主齿;右壳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极发达,黄褐色。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前闭壳肌痕稍
拼音MòYào别名末药、明没药来源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Engl.[C.molmolEngl.]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收,但亦有在6~7月间采收,采收后拣净树皮及其他杂质即得。性状初渗出的为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变成为红棕色硬块。炮制原药捣碎,炒至焦黑色,待部分挥发油挥发后,稍冷,捣成小块即成。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用法用量1~4钱;外用适量,配入散剂或膏剂敷贴患处。备注(1)本品功用与乳香相似,故常相互配伍应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拼音MòYào别名末药(《纲目》)出处《药性论》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
拼音XīShēnɡTénɡ别名亚红龙(傣名)。出处《云南思茅甲草药选》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锡生藤的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攀援状藤本,长约1米,全株密被黄白色绒毛。单叶互生,心状圆形,长1.5~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圆形或下凹,基部心形,全缘,上面深绿色,疏被白色柔毛,下面浅绿色,密被黄褐色柔毛。花小,淡黄色;雄花为聚伞花序,腋生,萼片4(5~6),花瓣4,合生成一杯状体,花药4,合生,环列于雄蕊柱之顶,横裂;雌花为总状花序,聚生于叶状的苞腋内,萼片1,花瓣合生,雄蕊1,花柱3裂。核果卵形,成熟时红色。种子扁平,马蹄状。果期4~5月。生境分部生于热带河边、沙滩,荒地、山坡石缝中或灌木丛中的潮湿地。分布云南。化学成分全草含锡生藤碱。根含D-槲皮醇、海牙亭碱、海牙亭宁碱
拼音ShíNǎoYóu别名石漆(《博物志》),猛火油(《昨梦录》),雄黄油、硫黄油(《纲目》),地脂(《方镇编年录》),泥油(《纲目拾遗》)。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碳氢化合物类矿物石油的原油。原形态石油(《梦溪笔谈》),为深褐色或黑褐色之液体。稠浓如胶者,亦有之。光泽星油状,或若含水状.透明至微透明。比重O.6~O.9(浅色石油质轻、深色石油质重)。有特别之油臭。极易燃烧,燃时发黑色浓烟。由低级动植物在地层和细菌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而成的。通常聚集在有孔隙及裂缝的岩石中。化学成分主含链烷烃,环烷烃,芳烃,并含有氮、硫及氧之有机化合物,石油中含致癌成分。性味《纲目》:"辛苦,有毒。"功能主治①《嘉佑本草》:"主小儿惊风,化涎,可和诸药作丸、散。",②《纲目》:"涂疮癣虫
拼音HúJìShēnɡ别名冬青、北寄生、柳寄生、倾寄、寄生、黄寄生、冻青、台湾槲寄生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带叶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Vis-cumalbumL.subsp.coloratumKom.],采收和储藏: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阴干或晒干。原形态灌木,高30-80cm。茎、枝均圆柱状,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分枝,节稍膨大,小枝的节间长5-10cm,干后具不规则皱纹。叶对生,稀3枚轮生;叶柄短;叶片厚革质或革质,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7-2cm,先端圆形或圆钝,基部渐狭;基出脉3-5条。雌雄异株;花序顶生或腋生于茎
拼音JìMǐ别名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糜子米(《饮膳正要》)。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壳用。性味甘,平。,①《别录》:"味甘,无毒。",②《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③《本草拾遗》:"性冷。"归经入脾、胃经。,①《本草求真》:"入脾。",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功能主治和中益气,凉血解暑。,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③《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④《纲目》:"凉血解暑。"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研末。注意《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PiànJīWěiCǎo别名骟鸡尾草、锯锯草、小凤尾草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狭叶凤尾蕨PterishenryiChri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湖北、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烫、火伤,狂犬咬伤,刀伤。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拼音PiànJīWěiCǎo别名猪毛草、锯锯草、小凤尾草、骟鸡尾草、新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茎、嫩叶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henryiChris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0-40cm。根茎短,横走或斜生,密被浅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草质,丛生,二型;营养叶柄长3-8cm,细弱,有棱,禾秆色
拼音XiānɡZhānɡ别名樟木树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具棱。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甚大,常为椭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具羽状脉,侧脉6~8对,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花小,绿白色;花被片6,卵形,内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果实球形,黑色,直径6~8毫米;果托倒圆锥状,红色,有纵条纹。,本植物的叶(香樟叶)、果实(香樟果)均供药用,各详专条。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化学成分树干和树根含挥发油2~4%,油中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含量达60~95%,其次为β-蒎烯、水芹烯、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性味微
拼音RénShēnXū出处《本经逢原》原作"参须"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细支根及须根。性状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红直须、白直须、红弯须、白弯须等品种。,①红直须,为较粗的细支根。一般长10厘米以上,棕红色。体表有纵皱及须根脱落痕,少数有栓皮剥落现象,断面棕红色,平坦,类圆形,边缘弯曲成波状。质坚脆。气香,味苦。,②白直须,为较粗长的支根。性状同红直须,惟表面黄白色。多数已无外皮。断面类白色。,③红弯须,为棕红色的细支根及须根,长短粗细不等。质脆,味苦。,④白弯须,多为须根,常团成饼状。黄白色,性状同红弯须。性味甘苦,平。,①《本经逢原》:"味苦。",②《本草便读》:"甘,平。"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功能主治益气,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虚呕逆。,①《本经逢原》:"治胃
关于我们 | 东阿阿胶大药房旗舰店 | 百年阿胶养生会馆 | 东阿彬妃阿胶企业店 | 杨氏手工阿胶糕 | 阿胶工具正品商城
©2020-2023 zyysw.cn 中医养生网 sitemap 浙ICP备16006877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