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草药材 » 正文

川芎

265 阅读量 | 分类:中草药材 | 时间:2020年05月25日 11:42
给麻醉犬静脉滴注川芎嗪1,2和4mg/(kg.分钟),连续10分钟,动物出现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管扩张。这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mm),连续10分钟,动物出现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管扩张。这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滴注lmg/(kg,分钟)时,心率、LVP和dp/dtmax增加,2mg/(kg.分钟)时,心率、LVP、dp/dtmax及冠脉血流明显增加。剂量增至4mg/(kg.分钟)时,除上述指标明显增加外,还出现LVEDP、CI,心肌氧耗和脑血流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阻力及总外周阻力降低。给清醒高血压犬滴注川芎嗪4mg/(kg.分钟)及1次iv20mg/kg也可引起心率加速。心得安(ivl-2mg/kg)能对抗川芎嗪对麻醉和清醒犬的这些作用,而利血平则不能完全对抗川芎嗪的作用。有报道川芎嗪对离体豚鼠灌流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心肌收缩与增加冠动脉流量。Iv川芎嗪10mg/kg后,1-5分钟内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和氧摄取率与CBF。Iv川芎嗪5mg/kg,5分钟时,CBF增加14±15ml/分钟,使每100g心肌耗氧量增加1.0±0.7ml/分钟,均有显着意义。对麻醉开胸犬,iv川芎嗪10mg/kg可降低血压、外阻与左室做功,增加LVSP、±LVdp/dtmax、心率与心肌耗氧量。川芎嗪iv家兔可使缺血心肌免受再灌注的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活血化瘀,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代谢作用有关。川芎哚150mg/kg给于家兔ig,15分钟后,iv脑下垂体后叶素(Pit)1.5单位/kg(30s注完),ivPit后普遍产生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为T波峰值显着升高。用药组T波增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明显的对抗Pit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作用。,2.2对冠脉循环的作用 川芎水提液及其生物碱能扩张冠状和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麻醉犬iv川芎嗪后,冠脉及脑血流量增多,冠脉、脑血管及外周阻力降低。川芎嗪也能明显增加大鼠的心输出量,降低外周阻力,并降低肺血管阻力。用同位素86Rb示踪法,发现大剂量川芎哚也能显着增加清醒小鼠的冠脉血流量,提示能改善心肌代谢,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等症状。川芎嗪iv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川芎嗪主要分布于血流丰富的大循环和组织。对血管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对由肾上腺或氯化钾引起的血管痉挛有缓解作用;能明显降低麻醉犬冠脉阻力和肺动脉高压。川芎嗪可显着降低离体大鼠肺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舒张肺动脉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促进肺动脉合成释放PGI2,消炎痛可显着抑制川芎嗪舒张肺动脉与促进PGI2合成释放的作用。用放免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川芎嗪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川芎嗪有使内皮细胞分泌PGI2增高的作用。用133xe吸入法测定表明,川芎嗪有明显的增加家兔脑血流量的作用。在用药后10分钟,灰质血流量稍见增加,而左右大脑白质则分别增加112.19%和124.72%。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较罂粟碱强,且作用时间亦较长。川芎哚ip给于小鼠,不同时间内对冠脉血流量均有一定的增加作用,给药后10分钟能使心肌摄取86Rb量明显增加,15分钟时出现峰值(P<0.001),30分钟时摄取量有所下降。高剂量组(30mg/kg)比低剂量组(15mg/kg)的作用更明显,而且作用时间也较长。同时30mg/kg组在给药15分钟时心肌摄取量增加率比潘生丁组高18.11%(P<0.05),表明川芎哚较潘生丁对冠脉血流量有显着的增加作用。,2.3对外周血管与血压的作用 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和川芎嗪能使麻醉犬血管阻力下降,使脑、股动脉及下肢血流量增加。川芎生物碱、酚性部分和川芎嗪能抑制氯化钾与肾上腺素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川芎浸膏、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出液和生物碱对犬、猫、兔等麻醉动物,不论im或iv均有显着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水浸液给肾型高血压犬或大鼠ig,亦有明显降低压作用。麻醉犬冠状动脉或iv川芎制剂均可使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给家兔iv川芎嗪可见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和微血管开放数目增加。川芎嗪对金黄地鼠去甲肾上腺素造成的微循环障碍不论在口径、流速、流量及毛细管数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对微动作用最明显。用3H标记示踪,经小鼠尾iv注入,在8分钟时,3H-川芎嗪可较多透过血脑屏障,并达到高峰,表明大脑是川芎嗪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川芎嗪20mg/kg可使麻醉猫血压降低(P<0.01)。40mg/kg可降低血压和抑制心肌收缩性。80mg/kg可使血压下降,心脏功能显着受抑,并致心律失常。以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各种动物(猫、兔和大鼠)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异搏定相似,但较弱。可能是由于直接扩张血管引起的降压作用。大鼠iv川芎嗪能抑制由急、慢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升压反应,对右室内压最大变化速度(±dp/dtmax)无明显影响,提示其既能扩张肺血管,又能保护心脏功能,是一种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药物。给失血性休克家兔注入适量的川芎嗪,可使背主动脉血流量增加,从肺、小肠的干、湿重比表明内脏血管内液体移至组织间的量明显减少,提示川芎嗪能改善外周血流状况而不降低血压。川芎的水浸剂能降低动物的血压,但作用较弱。对麻醉动物(犬、猫及兔)静脉注射,降压作用较明显,肌肉注射亦可引起降压。其挥发油部分无降压作用,醇提取物作用短暂,水浸剂则较显着而持久。在漫性试验中,对肾型高血压的犬(在形成2个月后)及大鼠,川芎水浸剂口服4克/公斤/日,可使血压降低20mm汞柱左右。对考的松型高血压大鼠,川芎水浸剂虽有降压作用,但血压回升较快;对犬的原发性高血压则无效。对形成肾型高血压已1年左右的犬,单用川芎,降压作用不明显,但可加强利血平(0.005-0.01mg/公斤)的降压作用,如利血平的剂量过小(0.003mg/公斤),川芎即不能表现出加强作用。日本产川芎挥发油对心脏微呈麻痹,对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2.4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液粘滞度的影响 川芎嗪延长在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时间,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川芎嗪影响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可能是通过调节TXA2/PGI2之间的平衡,川芎嗪抑制TXA2的合成,发现在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川芎嗪后TX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受到显着抑制。通过放射薄层扫描、放射自显影和放免测定表明:川芎嗪主要抑制TXA2合成酶,作用呈量效关系,即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还对抗TXA2样物质的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丙二醛生成,而对环氧化酶活性和PGI2活性无影响,且能增强PGI2样物质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应用酶标免疫测定及放免测定法测定了急性实验性脑缺血大白兔脑缺血前后血浆中B-血栓球蛋白(B-TG)、血小板因子4(PF4)、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含量的变化。发现脑缺血后血浆中B-TG、PF4和B2和含量显着升高(P<0.01=,而6-酮PGF1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经耳iv川芎注射液1.0ml(相当生药0.2g),每日1次,共14日,能明显地抑制血浆中B-TG、PF4和TXB2含量的变化(P<0.01=,并使血浆中6-酮-PGF1a的含量有所升高(P<0.05=。提示川芎能有效地抑制脑缺血时体内血小板的激活,纠正循环血中TXA2-PGI2的平衡失调。川芎嗪能使血小板中AMP含量升高近1倍,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活化细胞膜上的钙泵,使血小板内Ca2+浓度降低,阻断Ca2+对血小板激活和PG代谢,提示川芎嗪有类似钙拮抗剂。在动物细胞中,含肌醇的磷脂包括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肌醇-4-磷酸(PIP)和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3种,主要存在细胞膜上。PI在PI激酶催化下可发生磷酸化生成PIP,再在PIP激酶作用下进一步磷酸化生成PIP2。目前已公认PIP2是肌醇三磷酸(IP3)和1,2-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的前体,PIP2水平的降低,必将影响这两个第二信使的产生,从而影响胞内信息的传递。IP3和DG的协同作用可导致血小板的分泌与聚集。已知血小板中20K蛋白质是肌球蛋白轻链,此多肽的磷酸化可促进肌球蛋白聚合,并与肌动蛋白微丝相结合,从而参与血小板聚集,川芎嗪能降低血小板中PIP2水平,又抑制20K蛋白质磷酸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umol/L和110umol/L。川芎的其它药理作用亦可能与此有关。川芎嗪治疗某些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因为血小板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近年来,对白细胞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亦逐渐受到重视。有报道凝血酶可诱导淋巴细胞聚集。曾用电镜观察到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存在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动物实验表明凝血酶可引起单个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提示白细胞可能与血小板一样,在血栓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验还表明,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免责声明:本页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内容有侵权请联系:ejzao@foxmail.com,我们会积极响应并第一时间删除相应内容。
购买阿胶:京东商城

本文链接:http://zyysw.cn/artical/5686.html

标签: 川芎  

百年堂阿胶京东旗舰店
百年堂阿胶京东旗舰店

阿胶知识排行榜

阿胶问答

阿胶怎么吃

阿胶的功效

阿胶典故

养生知识

阿胶糕

阿胶粉

阿胶枣

阿胶膏

阿胶浆

阿胶固元膏

    搜索阿胶优惠券

关于我们 | 东阿阿胶大药房旗舰店 | 百年阿胶养生会馆 | 东阿彬妃阿胶企业店 | 杨氏手工阿胶糕 | 阿胶工具正品商城

©2020-2023 zyysw.cn 中医养生网 sitemap 浙ICP备16006877号-15